请双击输入文字

  • 1
  • 2
  • 3
  • 4
  • 5



穆家文物
穆氏四合院 ——百年繁华留寂寞
2016-9-17
来源:商丘日报讯
点击数:  2045        作者:侯国胜
  • 前 言

    终究繁华不再,空留寂寞沧桑。

    明末清初,名震睢阳的“七大家、八大户”,随着历史的递进,逐步由繁华、喧嚣归于萧条、寂寞。

    “沈宋侯,叶余刘,还有高杨在后头”所提及的“八大家”,除“沈宋侯”三家还常被人提及,三家的标志性人物沈鲤(民间称为沈阁老)、侯方域、宋荦等人还有掌故为人所津津乐道外,其余“五大户”和“陈、蔡、穆、柴、尚、孟、胡”七家已绝少为人所知了。

    要不是还有穆氏四合院,清代归德府城内的富商穆炳坛,恐怕连一个名字也不会留下。人在时,宅以人名;人不在,人以宅名。历史兴替如此,大抵也就是所谓的沧海桑田吧。

    寻访

    对于古代建筑来说,如果能用“大隐隐于市”来说明它的隐蔽,在商丘,穆氏四合院******能称得上是大隐。

    在睢阳古城知名的景点里, 穆氏四合院是我去的最晚的,也是最少的——仅有一次,时间是今年的初夏。

    我学生时代和同学骑车逛睢阳古城,一路打听,一路游赏,到过壮悔堂、八关斋、沈鲤故居等角角落落的景点,但打听穆氏四合院,起初很多人说不知道,后来打听到了,在睢阳古城中山东二街县委招待所院内,进了招待所转了一圈,也没找到 穆氏四合院的影子,便怅然离开了。

    当时,在我们的脑海里, 穆氏四合院应该是又古、又大、又四四方方的一个大院子,可是这么大的一个院子藏在哪里了呢?起初很疑惑,很想再寻找一次,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这种念想便淡了。

    今年初夏,市文化部门的几个同志来约我,说到穆氏四合院看看吧?那时突然有了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内心探究其庐山真面目的念想又“复苏”了。

    从老县委招待所径直向南,路东是一排东西向的房子,由此向东走到尽头——务必要走到尽头,不到尽头很难发现它那小小的门楣。我上一次的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发现什么特别之处,而在这排房子的西侧止了步,其实,这里离那里还不到100米。

    这段道路虽然有过修整的痕迹,但那墙角肆意生长的野草和路旁东一簇、西一簇随意开着的不知名的小花,还是透漏出些许的荒凉。在四合院的东面和南面都是民居,有平房、有楼房,参差不齐,这些房子大多用的是红色新砖,而民居的围墙在新砖里夹杂着四四方方的蓝色明清古砖,新旧夹杂,其实也恰恰印证着历史的轮回和更替。

    睢阳古城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时期,但后来又逐步被历史边缘化;穆氏家族曾经富甲一方,想当年灯红酒绿,车马盈门,现如今,仅留一四合院,还门户长锁,寂寞苍凉。正如杜甫所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想那穆家的燕子也飞入邻家了吧。


    管窥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恐怕一千个人就只有一个穆氏四合院。

    “哈姆雷特”,强调的是人的相像力和思想力,所指是抽象的;但穆氏四合院是静止的、具体的。虽说境由心造,但初见穆氏四合院的内心苍凉恐怕很多人都有同感,进入这小小的门楣,这别有洞天的景致,布局结构所显示出的精致、古雅,和处处透漏出的曾经的富庶、繁华不由得让人叹为观止。

    穆氏四合院大门位于南偏东方向,门内迎面有一墙,也就是俗称的“迎门墙”,既可挡煞气,又可起到很好的隐蔽作用,人不进入院子,很难看到宅内的活动,由此,我们即可以体会到穆氏家族藏富的匠心。

    四合院房子很多,这么多的房子怎么住、又有什么作用呢?由于知识的浅薄,记者不敢妄加揣测,也只有以解说为准了。

    穆氏四合院整个建筑群80余间房屋,一宅三院五门相照。前院的侧房置车马、轿子等物,正中是通往中宅的建筑。中宅院正堂屋五间,进深3间,东西厢房各3间。正堂屋是供主人使用的客房、书橱。厢房通常是杂用间和男仆的住处。最后是后楼,上下两层,前后有过厅相通。后楼是全宅的******处,由后向前渐低,便于通风透光。后楼的正中为正堂屋,是聚会活动之所。东间供长辈居住,西间是晚辈的住所,周围有走廊连接。后楼的左右附以耳房、厨房、杂屋和厕所。整个后院是全宅的核心,也是全宅的生活区。

    后楼顶用蓝色小瓦覆盖,五脊六兽。由于蓝瓦压盖板瓦,实为双层屋顶,墙壁又宽又厚,加上下木檐,椽板厚宽。厚重的青砖墙体,加上墙壁四角全用石板垫包,既坚固结实,又保温凉爽。

    从目前侯氏和沈氏故居来看,穆氏四合院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结构设计上,都远远超过前者。一个是“一门三尚书”,一个是“三代帝王师”,住所都比不上一个穆氏富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可见穆氏四合院是“超标建筑”。

    按照明清时期的规定,一品、二品官员住的宅第厅堂为九宅九架,三品至五品官住的宅第厅堂五间九架,六品至九品官住的宅第厅堂三间七架,其余官员家的宅第,不准在宅第前后左右多占地、构亭馆、开池塘。庶民富商的厅堂不能超过三间五架,不能使用斗拱、彩绘,不准在屋顶用琉璃瓦,大门也不准用正南正北方向,也不准外涂红漆等,否则,一旦被人告发就要被治罪。所以,即使再富有的人,在盖房时也只有在室内装饰。显然, 穆氏所盖的四合院建筑群显然超越了皇帝的规定,是按照清朝的要员官宅建筑而成的。

    冒天下之大不韪,提着脑袋盖房,目的绝不可能是炫耀,恐怕图的就是住着舒适。“外干中强”的建筑群,为穆氏家族舒舒服服的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伪装”。如果再就此探究下去,恐怕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揣摩一下,还有对官府权威的轻视,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但毕竟“枪打出头鸟”,隐忍是必需的,他们低调在所难免,所以在历史的记载里很难发现他们的影踪,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品评

    灿烂的阳光肆意释放热量,幽静的院落里暗香浮动,穆氏四合院内的青砖灰瓦、雕花木窗,典雅古朴中弥漫着奢华的气息。其窗户、隔扇皆为木质透花雕刻,玲珑剔透,房檐处和山墙上的砖雕亦古朴典雅,人物、花鸟等雕刻造型别致,不拘一格,变化生动。

    站在穆氏四合院内,只见东西厢房门前的两株百年梅树枝繁花茂,房前的石榴树叶绿阴重。这样的诗意美景,是极适合女孩子的,我们可以遥想,这穆氏的女子在此生活是何等的惬意与舒适。春采花,人与花比美;夏乘凉,看牛郎织女穿梭;秋品月,望银河如练;冬赏雪,发纤纤情思。可如今热闹与繁华不再,后院的绣楼人去楼空,徒留无尽的遐思而已。

    从四合院往里去,一折,再一折,从一个院落穿过一个院落,在一个木格子的小窗下,有一扇被石榴树遮掩的小门,穿过这扇小门才是绣楼,也是最为隐蔽的一个院落。窗户、隔扇、砖雕,每一个细节装饰都非常华丽。走上绣楼,可以想像到几百年前,待字闺中的穆家女子,依栏而坐,手执香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她们,在此该想些什么呢?也许她们中有人有李香君一样的才华,但她们终究无法像李香君一样青史留名,也许她们盼着能嫁一个青史留名的夫君,可翻遍睢阳的典籍却无从查找,也许她们就这样寂寂地终老了人生,无法留名。

    也许正应了沧海桑田这句话 ,如今能为穆氏增色的却是沈鲤沈阁老,能让人在观赏穆氏四合院后留下深刻记忆的就是那张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雕花床。在穆氏四合院中宅院正堂内,陈列着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这张床。床上的雕刻和床壁上镶嵌的一片片彩瓷,其薄如纸,色彩历经百年而色彩依旧鲜艳,堪称珍贵文物。这张床在清朝光绪年间曾流落到进士蔡同春家,上世纪80年代初又辗转流落到了穆氏四合院。

    沈氏故居名存而实不再,却因沈鲤之名仍为人记忆;穆氏四合院古风犹在,但却人去楼空,仅以建筑之名留存。沈氏故居放不下沈鲤一张床,这床就放到了穆氏四合院,穆氏四合院想必也会以沈鲤之名为更多人所记忆。试想,如果在某一天清晨,沈鲤醒来,睁眼看到穆炳坛,那么,他们的对话该如何开场呢? (来源:商丘日报讯 记者:侯国胜 摄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鑫耕运者)


版权所有:穆家人官方网站   网址:www.mujiaren.top    ICP备案/许可证号:黔ICP备15006541号  公安备案:贵公网安备 52030302000772号